9月25日,戴德梁行在2019年第三季度媒體搶聽會上首發《上海零售市場購物新格局》白皮書,對最新趨勢進行了全方位解讀。
目前,上海核心商圈存量面積較大,可開發商業用地面積較少,以至于未來新增零售項目較少,且增速放緩,但均朝向優質化、精細化方向發展。未來,主要趨勢以存量改造目的為主,驅動城市更新進一步發展。既有利于行業整體銷售和盈利水平提升,更對上海主要商圈的轉型升級帶來積極影響,核心商圈優質物業依然將是國際品牌登陸上海的首選。與此同時,次級商圈新增供應不斷上升,大量新商業體即將入市使得零售市場的競爭加劇,也為零售商的發展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,由于城市周邊新住宅項目大量開發,人口遷移,交通設施的完善,導致了零售市場向遠郊擴大,并形成了 “ 多 中 心 化”的趨勢。上海第三季度新開業的購物中心,多在次級商圈,交通便利,并以社區型購物中心為主。區域型購物中心數量的增加,對核心商圈商業項目形成一定的擠壓,主要原因離不開交通,住宅聚集度,區域人口增長還有區域自身營業額基數較低等因素。2018年上海各區域商業綜合體主要供應集中在次級商圈,新開業項目使營業額增長迅速。行業增速方面,2018年服務業營業額增速保持第一。
品牌不斷調整優化,零售商不斷尋求高質量發展
隨著市場發展,品牌定位需要不斷滿足當前市場的競爭環境,品牌的優化與升級,意味著品牌需要根據消費者的需求進行不斷的轉變。傳統老品牌和工匠精神,是城市價值的延伸和積淀,也是上海購物品牌形成的基礎。不少代表性的傳統品牌加入了新元素、新技術、新服務,在升級后華麗歸來,如IKEA宜家家居,在側重消費升級后首進購物中心;在5G等新技術加持下,來伊份創設了零食博物館,打造全方位、多維度的高科技沉浸式互動體驗;新式茶飲品牌樂樂茶以制茶樂園嘉年華為主題,加入更多茶飲元素,開設亞洲旗艦店,使顧客可以零距離感受茶文化……等等這些,都是零售商高質創新的發展軌跡。
"首店經濟"持續領跑全國,為商業世界提供風向標
全球第二大零售巨頭Costco中國大陸首店開業,首日營業不到3小時隨即宣布下午暫停營業,低廉價格和齊全的貨品是導致開業爆滿主要原因。“首店”往往成為品牌進入新市場的橋頭堡。上海的“首店經濟”持續引領全國,是上海商業高度開放的標志之一,為商業世界提供了一個風向標。從首店數量來看,2018上海共開出各類首店589家,以餐飲為主。其次是零售與娛樂配套,其中涵括了眾多海外首店品牌,來自30余個國家和地區。預估2019年上海至少將力促500家品牌“首店”落地,將促成大量國際品牌進軍上海。
零售模式不斷創新,追求差異化競爭,消費內容重視體驗感及文化底蘊
隨著零售行業轉型的進一步發展,消費者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生態的中心。當今消費者更注重參與、體驗和感受,并對空間和環境的要求更高。手工工作坊、特色餐飲、展覽空間等多種模式,如今都在零售市場遍地開花,打造出獨特體驗空間。伴隨著居民日益豐富的文化消費需求,精神產品和消費社會的結合便催生了文化對零售模式的影響。綜合性書店、品牌快閃店、IP冠名等將文化與商業結合在一起,形成引流利器,為品牌賦能。
中產階級推動消費增長,消費者青睞有價值觀的產品
推動消費增長的人群也在發生重大變化。預計到2020年,消費總量增長的81%將來自中產階層。在消費領域,中產階級對享受型、消遣型商品關注度高,更注重品質消費,價格不再是唯一的衡量指標 。其中,汽車/汽車用品,數碼3C等均受到了強烈關注,對教育、文化領域的關注度也很高。在消費行為層面,中產階級追求存在感、參與感、儀式感和幸福感,追求極致體驗、個性化和精神享受。不再單純滿足于物質層面,而對精神層面消費需求更高。
此外,魏建歷針對上海商業市場的發展與建設,同步解讀了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、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正式印發的《全力打響“上海購物”品牌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(2018-2020年)》。上海政府通過優化供給、促進消費相結合,不僅涉及擴大商品和服務供給,而且涉及放寬市場準入 、市場監管創新、完善消費信用體系等制度供給,助力推動“上海購物”有更多更新的消費選擇、更快的到手時間、更好的消費體驗,為上海形成與“卓越的全球城市”定位相匹配的商業文明提供了強而有力的政策支持。她更表示,上海作為亞洲最發達的購物城市之一,同步著全球的時尚,在國際和國內品牌的拓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。未來的上海購物會更有活力,更有領導性。
來源:和訊